时光-流逝

157 天 9 时 7 分 42 秒


方与药:被误读的中医(二)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曾经特别是中国对外开放至今,在西方工业思维的惯性下,有人打着“科学”“标准” 的幌子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不可实证的。工业思维的西方人士已经习惯了他们实证观念和思维,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无法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然而,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所以我们说中医的存亡,其实牵扯到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而可悲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特别是新中国后的现代人对中医也有太多误解。

方与药:被误读的中医(二)

中医是生生之学,治病在“方”不在“药”

我们常常听说癌症不是病,是一种负面情绪积累的产物。所谓癌症病死了人,其实不是病死的,是吓死的,更多的是因为治疗而死的。在“要钱不要命”的西医主导下,过早地诊断,过分地治疗。西医们高唱着“一定要把癌细胞消灭干净,不然就可能转移”嘹亮的坑爹坑妈的调子,一些列的手术、化疗……一顿烂操作,最后病患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分治疗。但是,中医认为,这些方式对身体伤害很大,不可取。中医开出的方是“倡导顺势疗法方”,认为癌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不一定要割除,也可以和癌症并存,随着中药的介入慢慢调理,逐步增强体内免疫力,有些癌细胞会自动减,患者最后实现康复。有朋友听说自己患了“癌症”,而且是“晚期”没救了,干脆就下决心用了两年的时间把家里囤积的茅台酒全喝完。酒喝完了,人没死。去检查,结果是“癌症没了”!其实,“开心、放下”就是治愈癌症的大“方”。

自从本轮新冠病毒肺炎风暴以来,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这一句烂辞。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人们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这实际上对中医的不信任,是对中医的羞辱。

现在我们中国的医学教育课程都用西医的“工业化、标准化”思维和方法训练所有的“医生”包括中医,逼着中医也要搞化验、检查,看着化验单。还有一堆所谓“苦衷”理由,说:万一治不好,家属找麻烦,怎么办?如果有化验单、心电图在手,(家属要)打官司都不怕。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中医糊里糊涂治好人,西医明明白白治死人”。看似笑话,而事实上真实生活中的笑话已经变成了“程序”。我们现在到医院看病,医生总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得了什么病呀?等等。这在中医里,医生这样问病人真的是个大笑话!因为我们去看中医,哪有医生会问病人得了是什么病?中医就用三个手指一双慧眼一张桌子,望闻问切,开放吃药,简单有效。因为中医不是靠药治病,而是靠(药)方治病,药方是很多药在一起的调配,不是单位药的概念。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特点,用不同的方。人们不理解很多药综合在一起,已经不是单位药的作用了。

方与药:被误读的中医(二)

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而生命就是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命体,是中医的基点。它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整体,生病不是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而是整体上有问题。所以治疗,也不仅针对于某一个实际的病,而是从饮食、起居、心理、哲理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调节。中医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中的每个部分都息息相关。比如现在风行足疗,中医认为脚底能反映全身的状况,同样,还有手,耳朵。因此,现在足疗很流行,而且用各种药物泡脚。特别是均衡康养体系里的瑶浴系列,养生保健的效果尤其显著。

方与药:被误读的中医(二)

因为中医博大精深,要真正懂需要不断学习、要花时间用身心去体验。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里,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东西方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全透明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应用中国古圣贤给我们留下的生态思维方式和优秀的文化定力去剖析西方的所有一切。因为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思维。中医认为“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只是一个下医,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怎样才能治人?就是要养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今天我们所推广的“康养”,就是“治人”,就是“治未病”。

不服药为中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至今的中国现代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现代化”的幌子误导下,不断地嫌弃、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不分青红皂白乃至以“举白旗式”地膜拜西方,“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空气都是甜的”等等,奴才+愚蠢的意识形态不断充斥我们的各个领域。愚蠢无知的行为模式与问题不断涌现。因此,类似“现代人忙着工作,有病都没有时间治,哪有精力养生呢?”的问题见怪不怪了。

我们来看看几千年前的一段对话,感觉就如当下。《黄帝内经·素问》开篇第一章,黄帝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人活到100岁的时候,动作还非常敏捷,可现在的人刚过五十岁,动作就不灵活了?岐伯告诉他,那是因为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就是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食暴饮,也不忍饥挨饿;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不没事找事。岐伯说,上古之人因为这样,所以能“终其天年”;而现在的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其结果当然是“竭其精,散其真”,才50岁,身体就非常衰弱了。

这告诉我们,人想要身体健康,要有节有常,中医阴阳理论的核心也就在于维持人各个方面的平衡,达到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

可当我们说“不服药为中医”时,自诩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特别是那些“海龟派”就会怼你:太不讲科学了!中医看着这些人,看上去就像是睡不醒的美人儿。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方与药:被误读的中医(二)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曾经这样问岐伯: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需要通过移精变气,祷告一下就好了,而现在的人要吃那么多的药,扎那么多的针,结果还是有的病治不好,为什么?岐伯回答:古人是跟野兽杂居的,天冷了动一动就可以避寒,天热了就到比较凉快的屋子待着。在家里不会时时念着这个,丢不下那个,在外面也没想过要当官,生活很恬淡,邪气根本就不能够侵入体内,当然也就用不着吃药扎针了。

当今之世,人们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忧患不断。身体也劳累,而且不顺从季节的变化,夏天贪凉,冬天贪热。这样就会产生虚邪之气,并逐渐侵蚀五脏骨髓,外面也伤了五官和皮肤。即使是小病也会变得非常厉害,光靠祷告怎么能治呢?如果能调顺身心的话,就可以不服药,这就叫“移精变气”。清代学者注解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

方与药:被误读的中医(二)

中医认为,有病给你调理,修复你自身的系统,让你自己痊愈,疾病自然就消除了。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不适应天然的环境,只适应人自己创造的环境,而人工的环境是很脆弱的,就像高铁一停电,人闷在里面,怎么办?

事实上,现在西方已经相当流行 “自然疗法”,它与中医的理念完全相通。将来的医生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老师。因此,笔者可以这么预言,均衡康养体系的大咖们未来都是“能开方的医生”!

养生不是吃补药

当下,大健康产业正在轰轰烈烈的推广。很多不良商家都在借机推销营养药、滋补药。这是对“健康中国2030”的一个致命之殇。补药不是没用,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有些人群就没有必要吃。有的时候吃了,反而有害。青少年中这个现象很严重。吃了过多的营养药、滋补药,儿童发育会不正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生理变态,早熟。一个人的成熟跟寿命是有关系的,成熟得越快,生命就越短。依赖营养品、滋补品,违背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养生要顺其自然,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循天道。而森林康养则是适合所有人群道法自然的养生、养心、治未病之大道。

给TA买糖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赏
康养

乡下的那一块土墙

2020-4-29 22:44:48

康养

毛秀才

2020-5-4 1:05:49

1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姜斛郎中

    中西医是没有办法结合的,但是中医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这种结合必须中医为体科技为用才是中医。

    • 陆小鹏(A man who loves the Dan)

      ✗棒棒的✗ 说得对
      中医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能海纳百川,吸收如先进的生命科技成果。中国从不排外(除海盗列强或洗劫成性的洋匪之外)。

  2. 卢家余

    森林康养则是适合所有人群道法自然的养生、养心、治未病之大道。

  3. 均衡康养

    中医是没有被断根的传统文化,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

  4. 姜斛郎中

    以方归类才是传统医学的根本。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